北京市法学会2025年市级法学研究课题招标公告
北京市法学会2025年市级法学研究课题立项建议已经审议通过,现形成课题指南予以发布。2025年市级法学研究课题申报工作即日启动,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围绕2025年全市重点工作开展有针对性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努力推出理论上站得住、实践中能管用的研究成果,为法治中国首善之区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二、课题内容
2025年市级法学研究课题,包括重点课题、专项课题、青年课题,面向社会公开招标。符合条件的学者专家依据《北京市法学会2025年市级法学研究课题指南》的题目申报。其中:
重点课题不能改变题目,申报人可以确定研究角度;
专项课题可根据研究角度、方法和侧重点对题目文字做适当修改,但不能改变题目主要研究方向;
青年课题题目自拟。
三、申报要求
(一)申请人具有较强的法学研究能力,对所申请课题具有深厚的研究基础,并承担实质性研究任务。
(二)申请人工作单位在京且承担课题期间主要在京工作。
(三)重点课题申请人原则上应具有正高级职称或局级以上行政职务;专项课题申请人原则上应具有高级职称或正处级以上行政职务或法学博士学位;青年课题申请人应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或副处级以上行政职务或法学博士学位或为在读博士生,且年龄不超过40周岁。
(四)申请人作为主持人只能参与一个课题申报,作为课题组成员参与研究的课题不能超过两个。
(五)重点课题课题组成员原则上不少于8人,专项课题和青年课题组成员原则上不少于3人。课题组成员应包括从事法学研究的学者和从事实务工作的专家,鼓励跨学科、跨院校、跨部门的联合攻关。
(六)正在承担其他省部级机构相近内容研究项目的,不得申请;一经发现,取消其申报资格。
(七)申请人应对申请材料中所有信息的真实性负责,并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在申请中弄虚作假的,取消其申报资格;已获准立项的,撤销立项,项目经费一并追回。
四、课题实施
(一)课题面向社会公开招标,市法学会组织专家进行立项评审,择优立项。
(二)课题立项结果在首都法学网公布,获准立项的,北京市法学会与课题主持人、经费管理单位签订合同,市法学会向课题主持人发放立项通知书。
(三)市法学会根据课题实施情况组织课题开题、中期检查,对课题进展情况、成果转化情况及经费使用情况跟踪检查。
(四)市法学会对年度课题统一组织结项。由结项评审专家对课题成果进行鉴定,鉴定验收合格后予以结项;结项等级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免于鉴定五类。
五、课题成果
1.成果形式:论文、专著、研究报告、决策咨询报告等,鼓励以决策咨询报告作为课题的阶段性成果。
2.成果字数:重点课题不少于5万字,专项课题、青年课题不少于3万字。
3.成果要报:课题在研究期限内需向北京市法学会提交研究成果要报,其中重点课题不少于2篇,专项课题、青年课题不少于1篇,每篇字数3000字左右。
4.内容摘要:课题结项时需提交一份成果核心内容摘要用于公开出版,字数1万字左右。
六、完成时间
课题完成时间为1年,从立项之日起计算。
七、经费支持
重点课题每项提供研究经费5万元。
专项课题每项提供研究经费1-2万元。
青年课题每项提供研究经费0.5-1.5万元。
八、申请时间
2025年4月23日-5月23日,逾期不予受理。
九、申请办法
1.申请人可在首都法学网(www.bjfxh.org.cn)“公告栏”中下载相关文件,按要求认真填写课题申请书。
2.课题申请人需提交A4纸双面打印、左侧装订的申请书1份、论证活页4份,并发送申请书和论证活页电子版(word版)。
电子材料邮箱:bjfxhyjb@sina.com,邮件标题为:XX同志2025年市级课题申报材料。
书面材料邮寄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潞城镇览秀西路5号北京市法学会研究部,邮编:101160。
联系人:肖然 电 话:55560759
北京市法学会
2025年4月23日